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選單開關

:::

最新訊息

列印[另開新視窗]

水文化小教室-得子口溪-礁溪二龍競渡

日期:111-06-22    資料來源:水利工程科

得子口溪

 

得子口溪可謂是礁溪地區最重要的一條河川,今天就其治理沿革、以及相當具水文化意義的一段-二龍排水,為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!

 

得子口溪主流已治理完成,改善了以往高地水流淹沒中下游低地之水患。主流治理範圍包括得子口溪幹流、林美溪、猴洞溪、北門溪等排洩山洪之溪流,以暢洩50年重現期之洪水為設計保護標準。經歷多年努力,完成得子口溪第一期至第七期治理工程,其中辦理第六期治理工程挖掘新河道時,挖掘到噶瑪蘭舊社系統文化遺址,重要文物皆已登錄文化資產。

 

「礁溪二龍競渡」,根據考証是由以前當地平埔族(噶瑪蘭人)所遺留的農暇娛樂活動演進而來,而噶瑪蘭人聚居淇武蘭港的考古紀錄,至少有300年以上,在漢人不斷移入的過程中,二龍競渡也加入漢人的傳說和信仰,如屈原給皇帝吃鹽的傳說與龍船公鎮壓水域等,村民依照祖先留下來的歷史故事、道德觀念,口耳相傳,再配合環境生活的需要,演變為一套村人自己的歷史邏輯和風俗習慣。

 

每年端午節台灣許多地方都會舉辦划龍舟競賽,但二龍競渡卻大不相同。經指定登錄為文化資產「民俗」之「二龍競渡」,保存團體為「二龍社區發展協會」,其特色是君子之爭,不以勝負、輸贏為目的,並以兩岸的觀眾為裁判的方式,為台灣唯獨僅有的民俗活動。

 

在得子口溪完成治理以前,以往二龍競渡的河段可上溯到番割田,今日範圍則從得子口溪玉龍橋到二龍排水,老照片裡鄉親不分老小,腳踩在溪水中的歡愉表情,二龍競渡可以說把聚落的人心緊緊拉在一起。今得子口溪主流已治理完成,新建防洪牆阻隔了聚落與得子口溪,加以水質不如從前,在在都是鄉親心中的遺憾。若能利用現代水利技術,縫合人與水岸的關係,並改善水質,營造親水環境,相信可以為在地水文化傳承注入強心針。

 

參考資料:國家文化資產網--礁溪二龍競渡、蘭博電子報016期-博物館視野「淇武蘭遺址公園整體規劃之探討」

 


得子口溪01

 

得子口溪02

類別:[最新消息]
上版日期:111-06-22

close